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波蘭斯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

寓言是一種不為許多人重視的寫作方式。這個字(allegoria)原本的意思是「說別的東西」,換句話說,表面上說的是甲,實際上說的是乙。乙是什麼,甲和乙的關聯又是什麼,就成了讀者所要探討的事項。要做這樣探討並不容易,因為讀者往往各說各話,誰也不知道作者要說的到底是誰。向作者求證是沒有用的,因為如果他想說自己講的是誰,也早就講了,沒必要花這番工夫。而一旦作者過世,我們就更沒有辦法知道說的是誰,而過一陣子也就會為人所遺忘。因此要成為一個好的寓言,甲還是最重要的,換句話說,需要有獨立的文學價值。這在內容方面指的是,不能太著重文句影射的時代性,還要把重點放在這種影射的普遍性。 以前中學課本有亡鈇意鄰的故事,齊人驕其妻妾的故事,都是具有普遍性的。而寓言的教育意義,就在於讓我們能夠在面對紛亂的社會現狀時,能夠透過寓言的對照去分析釐清。

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伍迪艾倫,賽末點(Match Point)

伍迪艾倫拍過三部很嚴肅的電影:1989年的Crime and Misdemeanors2005年的Match Point2015年的Irrational Man。這三部電影都以謀殺為主題,但重點並不在於謀殺的手法,也不在於破案的過程,或是謀殺者是否受到懲罰,而在於謀殺者自己對於事件所抱持的態度。Crime and Misdemeanors的眼科醫師認為,他只是想找人解決問題,而不想殺害任何人;Match Point的上進青年則認為,面對一個想要毀滅自己的人,除了殺人沒有其他辦法;Irrational Man的哲學教授則認為自己除去了一個社會上的敗類,就算不為國家法律所允許,但如果站在更高層次的法律或道德來看,這樣做就是正確的。

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

希區考克,迷魂記(Vertigo)

迷魂記上映於1958年,在當時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幾十年後,這部電影所獲得的評價卻節節高升。1998年,美國電影學會的世界百大名片將它列為第612008年的重新排名列為第9。至於2012年英國電影學會,更將本片選為百大名片之首。

  1. 觀看—暈眩—墜落

    迷魂記的片名為Vertigo,意思是暈眩。在電影中指的是男主角(James Stewart飾)的暈眩。暈眩是因為懼高,而他的懼高則來自一次意外事件造成的陰影:他原本是一名警探,影片的一開始就在追捕一名逃犯,他從一個屋頂跳到另一個屋頂時,失足滑落,兩手抓著屋簷的排水道。同行的警察想去救他,沒想到失足跌落而死,而他本身則幸運獲救。懼高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男主角的恐懼並不是真正因為身處高處,而是因為往低處看。如果不往下看,就算站得再高也不會暈眩。暈眩之所以讓人恐懼,一方面是暈眩本身的感覺,另一方面則是暈眩造成的後果,也就是身體的墜落。如果能夠確定自己是安全的,人可能反而會覺得暈眩好玩而根本不會恐懼。

2021年2月21日 星期日

阿里斯托芬,《雲》,之二,哲學與城邦的衝突

  1. 在《蘇格拉底自辯詞》這本著作中,柏拉圖列出了雅典民眾對蘇格拉底的指控:不信神祇,引入新神,敗壞青年。蘇格拉底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認為這些指控誤解了他的行動。這場辯護並沒有獲得成功,雅典民眾還是判處了他死刑。在法庭上,蘇格拉底提到了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並把他當作是第一個對他提出指控的人。在《雲》這部作品中,蘇格拉底被描繪為一個善於詭辯的學者。而在對城邦大眾的影響上,戲劇故事遠遠強過於哲學論述。阿里斯托芬塑造出來的蘇格拉底形象隨著戲劇的演出與眾人的傳述而深植人心,致使民眾無法因為蘇格拉底本人在法庭上的一番自辯而有所改變。

2021年2月3日 星期三

阿里斯托芬,《雲》,之一,知識與權力的諧謔版

 

  1. 《雲》是一部古希臘的戲劇。在那時候,戲劇的存在方式是在劇場演出,而不是讀者自己關在家裡靜靜閱讀。戲劇是一個共同空間,在這個空間所進行的並不只是演員的聲音與動作、觀者的注視與聆聽,也有觀眾之間的問候、聊天、結交新識等等社交活動。另一方面,戲劇並不是在散場之時立即結束,而會持續一段時間成為閒聊或認真談論的主題。在觀眾之間的人際互動與言談討論的交互作用下,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性格於焉形成。在這樣的民主政治中,戲劇提供的不僅是社會基礎,更重要的是文化基礎。因為在戲劇人物與情節的討論中,人們可以從當前眼下的利害關係脫離出來,為城邦的存在基礎與未來走向進行範圍更廣並且更深入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