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 星期一

希區考克,《電話謀殺案》

電話謀殺案(Dial M for Murder)是1954年的電影,也就是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之後的第二部電影。這兩部影片有兩個同樣的主題:教唆謀殺與婚外情。但在影片的哲學層面上,著眼的重點卻有所不同:火車怪客呈現的是法律層面的問題,電話謀殺案呈現的則是推理層面的問題。這部影片要問的是:有沒有完美的謀殺?(電影在法國上映時,片名為Le crime était prsque parfait,幾近完美的謀殺)。回答是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沒有辦法事先回答,因為我們沒有辦法預料到未來會發生的一切,並事先做好一切防範。因此如果要做到完美謀殺,就不但需要事先做好縝密計畫,還需要在事後種種不利自己的情勢發生時,隨機應變為自己脫身(aporia)。

推理是靈魂的的一種理性活動。就理性而言,從哲學上可以談到「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或是借用帕斯卡(Blaise Pascal)所說的幾何心靈(esprit géométrique)與細微心靈(esprit de finesse)。前者讓我們認識到世界的原理原則,後者則能讓我們處理世間千變萬化的事物。只有幾何心靈,並沒有辦法讓我們處理世間事物,因為我們在生活中所需要的不是學到認識到原理原則,而是要透過對這些東西的掌握,做出某些行動,從而獲得我們想要的目的。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目的:a(得到一個可頌)
我找到一個適用的規則:若PQ(可頌是一種商品,而我可以用錢可以買到商品)
行動:b(我到麵包店,把足量的錢拿給老闆,跟他說我要什麼)
我的構想:做了b,就能得到a(我完成一個買的行動,他就會給我一個可頌)

這個規則看起來很簡單,但在現實生活上,必須有許多積極條件(某某情形存在)與消極條件(某某情形不存在)的配合,才能使這個運用達成目的。我們可以很容易想到這些不配合的情形,例如可頌賣完了,老闆聽不懂我說的話,我沒有時間排隊,或是店面不接受刷卡,或是我給的是500歐元的大鈔......這些情形都可能讓我買不到可頌。世界上的事物並不是沒有原理原則,而是有太多的同時存在。這些並存的原理原則,讓我們無法像面對一個簡單的函數公式那樣,給出x的值,就可以得到一個結果。或是給出一個結果,就可以求得x與的值。當原本所用的規則行不通的時候,就必須引入其他的規則,使我們的行動得以持續前進。但要用到哪一條規則,就必須靠生活中的經驗提供我們方向。


1.
Tony是一名退役的網球選手,無意間發現妻子MargotGrace Kelly飾演)與一名美國作家Mark有染。發現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與人通姦,有的人會想宰了自己的妻子或老公,有的人則會去找小王或小三算帳。但如果是因為衝動而殺人,就不是所謂的理性問題,也不是我們所要討論的謀殺。謀殺是一種理性的活動,其中包含了兩個重點。首先,為什麼要殺這個人?其次,怎樣去殺這個人?

Margot是個有錢的女人,Tony之所以要和她結婚,就是看上了他的錢。結婚之後,Tony帶著Margot到各個地方比賽,Margot漸漸不喜歡這種生活,就希望Tony能退出網壇。兩人後來達成了協議,男的繼續到世界各地打球,女的則待在家裡做自己的事。就這樣,一段婚外情悄悄發生。妻子的男朋友叫Mark,是來自美國的偵探小說家。他的出現使Tony的生活出現了變數,但後者並沒有因此而失去理智。愛情會讓人失去理智,錢財則使人運用理智。他擔心的並不是因為妻子愛上別人,而是擔心妻子可能與他離婚,從而失去經濟支柱。要除去她的情夫?這可不是個好方法,畢竟自己是英國人,跑到美國殺人沒那麼容易。況且就算殺了他也不能從此高枕無憂,因為太太今天跟甲偷情,明天就可能跟乙偷情,她的財富還是很有可能歸別人享用。

斬草除根的方式就是殺死自己的妻子。依照他們的遺囑,死亡之後要各自將財產留給對方。因此如果妻子死了,自己就能夠坐擁財富。這就回答了「為什麼要殺人?」這個問題。接下來要看的,就是怎麼下手。這個工作當然不能做得粗糙,因為她是個有錢人,警察很容易認為他是為了財產而殺死她。這世界就是這樣,我們不要老是怨嘆警察總在保護有錢人。你身上所具備的條件愈多,想殺你的人自然也就愈多。你如果是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就算是求人殺你也沒有人要理會。


2.
情夫Mark從美國來到倫敦,到Margot的住處和她說,他不能忍下去了,今天晚上就要告訴她的丈夫來個分手談判。Margot卻有點遲疑,她說Tony跟以前不一樣了,就在一年前她跟Mark的偷情後,丈夫跟她說要放棄網球,好好找個工作,從此對她的態度也變得很好,所以她現在不知道該不該和他離婚。她把Mark寫給她的信都燒了,只剩下最重要的一封不忍心燒,而是放在隨身的小包寸步不離。幾個月前這個包失竊了,小偷拿走了錢,丟棄了包,卻沒有把那封信還給她,而是寄了兩封匿名信來,要她寄50英鎊的小額舊鈔給他贖回那封信。她寄了,可是信卻沒有還她,奇怪啊......

這部片子的長度約為100分鐘,其中大概有95分鐘是在TonyMargot的公寓拍攝。當Margot拿恐嚇信函給K看的時候,鏡頭忽然轉到了一排酒瓶後面。有趣的是,在房間的擺設中,酒瓶是靠牆放的,後面根本就沒有安置攝影機的空間。這樣的鏡頭安排向我們預告了一件事:MargotMark的一舉一動,自以為密無人知,其實全讓人看在眼裡......


3.
Tony回到家裡,很大方地讓妻子Margot與她情夫Mark出門看表演,並且說自己忙著準備公司的一份文件,必須臨時取消和他們一同出門。他們出門後,他打電話給一個人,說要買他的車,請他到家裡來一趟。人來了,Tony先跟他鬼扯一番,什麼很眼熟啊、原來是劍橋大學的學長學弟等等。接著開始聊些日常生活,工作啊、賺錢啊,聊著聊著,Tony順口提到「為錢而結婚」這件事,並且不諱言自己正是如此,否則光憑他自己的財力,是拿不出一千英鎊跟他買車的。對方說到,不,是一千一百英鎊。Tony引入一個又一個的瑣碎主題,不時穿插著自己殺價的意願,這是他高明的地方。因為有經驗的賣家都知道,會挑剔會講價的顧客雖然討人厭,但他們才是真正的買家。T反覆表現殺價意願,使對方慢慢上鉤,但他上不是買賣的鉤,而是另外一個。

賣方好奇了,女方既然那麼有錢,怎麼會嫁給T?就算T以前是網球明星,但現在也不是了,怎麼不會想要離開?T發現對方入竅了,就開始說起自己太太外遇的故事。他發現妻子經常有些躲躲藏藏的舉動,就決定來個跟蹤。他發現妻子與別人約會,以及在那人離開英國後,還不時寫信過來。他知道有一封信一直被保留著,並且放在手提包裡隨身攜帶,這成了他的致命傷,但也未嘗不能用來作為開啟金窟的鑰匙。

他必須知道這封信的內容,怎麼做呢?他當然可以趁她睡覺的時候偷看信,但光知道信的內容是不夠的,他要利用這封信來做一些事,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於是他想辦法偷了包,拿了裡面的錢,扣下那封信,並且在歸還包之後,寫了封匿名的勒索信。他想要看看妻子對這件事的反應,會不會向他坦白一切。沒有想到的是,妻子不但沒有告訴他受到勒索,還偷偷換了一筆小鈔寄到他指定的收受贖款地址。這樣一來,他的不安感就更大,也就更決定要殺她了。

他繼續講著,有一天在咖啡館謀畫怎麼殺妻的時候,忽然看到一個人,就是坐在眼前的他。這個人是他在劍橋大學的學長,前陣子和同學聚會時,大家還提到他坐過牢。於是他想,這可能是一個機會,老天送給他的禮物,一個殺手。要別人幫自己殺人,不是件容易事,必須要同時展現出吸引與壓迫兩種力量。吸引力當然就是錢,坐過牢的人通常會有經濟困難,因此錢是最有用的。但要給多少呢?給多了自己不願意,因此要找個讓自己能夠降價的籌碼。但這個籌碼不能明說,他必須要先說出壓迫力,讓對方感到「不得不」為他殺人,然後再提出一個殺人的價碼,這個價碼不用太高,不能與付給職業殺手的相比,只要足夠讓他「願意」去殺就夠了。

壓價的籌碼是找出來的,於是他開始跟蹤這個人,看看能不能抓到什麼把柄。他發現這個人在出獄後,交了兩個女朋友,一開始是個小富婆,接著又認識一個大富婆。他打算跟大富結婚,但又不能驟然離開小富,就用一種慢性藥物置她於死。此外還有,他要賣的車還是大富女的,要價八百英鎊,而他卻打算用一千一百賣出,從中賺取差額。Tony利用了這些事,要脅對方幫他殺人。不僅如此,他還用了一個詭計,讓對方的指紋留在妻子所保留的情書上,並因此跟他說,如果他要報警,就會被反咬一口,說他是信件的偷竊者,並且特意到他家來,要把偷情的證據賣給他。


4.
這下子不做殺手也不行了。Tony開始說他的謀殺計畫。在這時候導演把攝影機放到房間高處,以居高臨下的方式告訴觀眾: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T要給自己找一個不在場證明,就是跟Margot的男朋友於下手的那天晚上一同外出,參加一個男士聚會。在聚會的時候,Margot已經上床入睡,殺手就趁這個時候來到住處,用一把藏在樓梯地毯下的鑰匙開門,然後藏在窗簾後。晚上11點,T假裝要打電話給老闆,就從聚會大廳溜到外面,打電話回家。Margot聽到電話鈴響,就會從睡夢中醒來,走到客廳接電話,而殺手就在這個時候勒死她。得手之後,再把一個預先放在那兒的行李箱攤在地上,然後打開通往庭院的門,製造出一副入室行竊、失風而殺人逃逸的景象。在這些都好後,再由房門離開,把鑰匙放回原處。

事情當然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當晚發生了一些小插曲,使謀殺無法達成。但這些小意外都排除了,殺手還是把圍巾套住Margot的脖子。而就在她奄奄一息的時候,她摸到一柄剪刀,刺入了兇手的背部,把他殺了。桌子上原本是沒有剪刀的,之所以會放在那兒,是因為Tony為了讓太太那天晚上不要外出,在家乖乖做簡報,才把剪刀從她的裁縫盒拿出來給她。換句話說,Tony拿了一柄凶器給原本設想的被害人,殺死了原本設想的殺手,他這個原以為天衣無縫的殺人計畫,就敗在自己的手裡。


5.
有一名圍棋高手說過,在下圍棋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記得,圍棋的規則是「我走一步,你走一步」。Margot的情夫Mark是偵探小說家,當Margot問他「有沒有完美的謀殺」時,他說自己可以寫這樣的小說,也可以設想得比別人周到,但實際上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因為在小說中,一切都是按照作者的意思走,但生活中可就不是如此。

Tony的第一個計畫失敗了。失敗並不表示整個計畫的結束。他現在要做的,就是立刻把這個失敗轉換為下一個計畫的起點。在整個殺人事件發生時,T並沒有掛上電話,而當事件結束後,他立刻要Margot保持現場,不要動任何東西,更重要的是不能報警。他立刻趕回家做了幾件事:從殺手的大衣口袋摸出鑰匙,放回太太的小包;找到殺手帶來的圍巾,放入壁爐燒毀;從太太的針線盒中取出一雙絲襪,往地上一丟、桌上一藏,假裝是殺手使用的凶器。最後,則是把那封至關重要的信件,放入殺手的口袋。如此完成了第二個計畫的布署。

警察來了,他們發現了絲襪,認為殺手會從女主人的針線盒中取出絲襪,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不過最重要的問題還是:殺手是怎麼進門的?他們找不到任何破窗而入的痕跡,因此殺手必然是從房門進入的。但殺手並沒有房門鑰匙,就算有鑰匙也沒有用,因為警察在他的身上搜不出任何鑰匙。因此一定是有人幫他開門。誰呢?當然是女主人Margot。但為什麼要替他開門?為了拿回一封重要的信。什麼信呢?偷情。怎麼知道是偷情的信?在死者身上發現了這封信。Margot為什麼知道他身上有那封信?死者聯絡她的。為什麼要聯絡她?為了勒索。她為什麼要讓他勒索?為了取回信。取回了嗎?沒有。為什麼?可能是死者提出了其他條件,例如增加了贖金等等。有什麼別的證據?之前的兩封匿名信。女主人脖子上的勒痕怎麼解釋?自己勒的。用什麼?她自己的絲襪。

這樣一來,所有的證據都聚集在一起,得到結論是:Margot讓這個勒索的人來到家中,然後可能是因為條件談不攏,就趁機殺了他。


6.
T設下的機關一重接著一重,眼看已經成功,但最後還是敗在自己手裡。他原先答應要給殺手的報酬,是一千張一英鎊的紙鈔,現在要想辦法用掉,免得被警方發現。但他用得太兇了,例如在修車廠用六十張紙鈔,當然會引起警方的懷疑。警察想要檢查他的帳目,就偷偷拿了他太太包裡的鑰匙,打算潛進他家查看帳簿。沒想到打不開門,表示她包包裡的鑰匙不是自己家的。這不是很奇怪嗎?這把鑰匙會是誰的?更重要的是,Margot的鑰匙到哪去了?殺手會不會就是用這把鑰匙進門?如果是,又是怎麼拿到的?

為了釐清這個謎團,警探在Tony的房門外仔細搜索,終於找到那把鑰匙。原來殺手在來的時候,用藏在樓梯地毯下的鑰匙開了門,立刻就放了回去,因此房門的鑰匙就一直藏在那兒,沒有再被任何人拿出來。而Tony從殺手身上摸出來的鑰匙,放進Margot包裡的那一把,當然就不是房門的,而是他自己帶來的。於是警探就想到,誰要是知道有把鑰匙藏在樓梯地毯下,誰就是讓死者進門的元兇。

警探等T回家之後又來找他,謊稱某個地方遭竊,遺失了一堆小額紙鈔,而剛好T最近用了一些紙鈔,因此他必須來做例行調查。這個問題當然難不倒T,他輕易就解決警察的一切質問,一開始說是賭賽狗贏的,最後發現這謊接不下去,就以沉痛的表情說,那些紙鈔是他太太換出的,並千萬交代他不要告訴警方有這些錢。警探這一招叫聲東擊西(附帶一提,這部電影是改編自電視劇與舞台劇,作者是英國人,出生於中國漢口,並在那兒度過童年。在影片中,室內有不少來自中國的小擺設,搞不好還有三十六計的英譯本XDD),他的目的不在這些現金的問題,而在於騙走他的鑰匙,讓他在沒有辦法進家門的時候,能不能想到可能有一把鑰匙藏在樓梯的地毯下。

警探用了詭計,先套出Tony把自家鑰匙放在大衣口袋,然後趁他不注意,用自己的大衣換了他的大衣,離開T的住所。Tony隨後帶著沒有鑰匙的大衣出門,回家的時候找不到鑰匙,才發現拿錯大衣。他回到警局要找警探拿回自己的大衣,警局卻說他去了外地。於是他拿了妻子的「遺物」,也就她的小包回家。到了家,他發現小包裡面的鑰匙也開不了門。怎麼會呢?啊!這把鑰匙是從殺手身上拿出來,放到他太太的小包裡。而如果那不是自家鑰匙,而警察也說殺手身上又沒有任何鑰匙的話,當初他要殺手去拿的鑰匙會在哪?對了!一定是給殺手放回原本的地方,也就是樓梯地毯下。他把手往裡面一摸,果然發現了那把鑰匙。他拿了出來,開了門,一走進客廳,發現警探、妻子、她的男朋友全在那兒等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