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奧泰羅》像是悲劇,卻也不像悲劇。一般而言,悲劇講的是某個偉大的人所面臨的不幸。然而悲劇並不是偉大與不幸的堆砌,而在於兩者來自於同一原因。自信與對命運的挑戰成就了人的偉大,但過度自信或自以為是超人,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幸的命運。李爾王與馬克白是比較典型的悲劇人物,凱撒的悲劇成分就比較少,因為他的不幸主要是來自他人的想像,而不是他自己的行動。奧泰羅的悲劇成分就更少了些,雖然他是個偉大的人物,並且命運極為悲慘,但他之所以偉大與之所以悲慘,並不是出自同樣的原因。他的偉大是來自他的勇敢,但悲慘則來自愚昧。他的故事與其是一齣悲劇,毋寧說是一齣平凡人的肥皂劇。
但這並不妨礙《奧泰羅》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因為這部作品的真正靈魂並不是奧泰羅,而是他的旗官伊阿古。他不僅是登場最多、台詞最多,也是將本劇所有人物串連起來的靈魂人物。伊阿古是個壞人,也是個聰明人。如果對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人物作出惡人與聰明人的排行,那麼伊阿古無論在哪個榜上都能名列前茅。他憑著自己的聰明勇敢、警慎誠懇而獲得奧泰羅的信任,奧泰羅也頻頻以誠實正直的伊阿古(honest Iago)稱呼他。「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如果我們要寫一部《奧泰羅前傳》,那麼伊阿古確實可能是一個完全的正面人物。
只可惜他的正面形象還是變了調。因為當奧泰羅要提拔一名副將的時候,並沒有選擇伊阿古,而是選了擅長軍事理論的凱西奧。伊阿古多年來的畢恭畢敬,就是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一旦發現這樣的方式行不通,就必須改變策略重新開始。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要對奧泰羅進行報復。伊阿古是一個聰明人,儘管在最生氣的時候,也不會忘記自己的目的。他想要陷害奧泰羅,但如果陷害他並「不能讓自己升官」,那麼這件事就僅僅是一件純粹的報復;而如果陷害了他反而「讓自己不能升官」,這件事就絕對不能做了。因此陷害奧泰羅最重要的,就是拿捏好力度。奧泰羅是他的上司,也是最信任他的人,雖然沒有提選他為副將,但至少還混到了個旗官。如果奧泰羅被害到失去將軍的職位,伊阿古難保連旗官都做不成。伊阿古必須抓住「鬥臭而不鬥垮」這個原則,要陷害奧泰羅,卻不能損害他的軍事地位。
奧泰羅讓伊阿古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現在他則要讓奧泰羅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擺在眼前的,就是他的女人。奧泰羅的心上人叫苔絲德摩娜(以下簡稱「苔絲」),她的父親是地位崇高的元老柏拉班修(以下簡稱「柏拉」)。他們之所以相識,是因為柏拉經常邀請奧泰羅來家裡作客,要他和賓客講述他的冒險生涯與赫赫戰功。對貴族來說,這樣的舉動就像是找一些人到家裡變魔術、耍把戲一樣,純粹是出於娛樂目的,而沒有什麼尊重對方的用意。他萬萬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女兒竟然會因為這樣,對奧泰羅的身世感到同情、對他的經歷感到欽羨,並且因此產生愛慕之意。在奧泰羅的邀約下,兩人偷偷談起了戀愛,將她的父親完全蒙在鼓裡。
伊阿古要破壞奧泰羅的愛情,但不能親自下手。他知道奧泰羅與苔絲正在旅館夜宿,就要找一個人去苔絲的父親柏拉那兒通風報信,然後自己再溜到奧泰羅身旁,表示跟他站在同一陣線,以獲取他的信任。但誰會幫伊阿古的忙?最好是能找到一個同樣要陷害奧泰羅的人,但這沒那麼容易。於是他想到一個人,威尼斯的仕紳羅德利哥(以下簡稱「羅德」)。這是個癡情的傻瓜,滿腦子都是苔絲。他幾次向她的父親柏拉提親,都被他所拒絕。後來不知道怎麼找上伊阿古,還給他大筆金錢幫忙活動。伊阿古大方答應了羅德的請求,並告訴他這事交給他辦,絕對沒有問題。但實際上,他只是把羅德當作提款機而已。羅德現在除了提款機,又有了新的功能,就是伊阿古的打手。他其實跟奧泰羅無怨無仇,只不過因為太想得到苔絲,叫他做任何傻事都會照做。
伊阿古跟羅德來往,原本只是要騙他的錢,但現在奧泰羅並不將他升為副將,騙錢與陷害奧泰羅就成了同一件事。他要羅德去柏拉那而告密,說他的女兒正在某個旅館與奧泰羅私通。照他的如意算盤,如果柏拉能去旅館把女兒帶回家,那麼不僅奧泰羅受到了報復,自己也可以再從羅德那兒獲得更大的一筆錢。羅德知道了這個可以讓自己在柏拉面前邀功的機會,毫不遲疑就上路出發。他忘了自己不只一次遭到柏拉的拒絕,就算柏拉把女兒帶了回家,也不會讓苔絲嫁給他。只不過色迷心竅的人總會有點迷思,以為一旦在柏拉面前揭發他女兒和奧泰羅的情事,柏拉就會論功行賞,讓女兒嫁給他。但他之所以這樣想,根本上是因為奧泰羅的出身。奧泰羅是來自北非的摩爾人,也就是黑人。而羅德則是個威尼斯的白人,就算再怎麼不濟,也比黑人強。這就是所謂種族主義的迷思,這樣的迷思在四百多年後的今天,並沒有什麼根本上的改變。
事與願違,柏拉並不是個霸道的父親。當他知道女兒背著他跟奧泰羅上旅館的時候,確實是大發雷霆。他是威尼斯最尊貴的人,而奧泰羅軍階再怎麼高,也只是一個匹夫,一個黑人,完全沒有資格與他的女兒交往。他認為女兒一定是被奧泰羅下了迷藥拐騙走的,也完全不認為女兒會看上這個黑人。但當他知道這其中沒有任何拐騙,而是女兒自願跟著他的時候,也只能黯然接受,沒有強迫她接受自己的意願,也沒有把她奪回自己身邊。
這樣一來,羅德利哥的計畫就泡了湯。眼看苔絲就這麼跟奧泰羅成了婚,他告訴伊阿古決定要放棄這場幻夢,自己不如找一條河投水自盡。伊阿古是不會讓自己的提款機長腳跑掉的,他誠懇地告訴羅德,在人的一生中,意志(wills)是一切的主宰,就像花園中的主人一樣,要在園裡種上什麼,全由他一人決定。他還告訴他,人如果沒有理智(reason)去平衡自己肉體慾望、發狂的行動,就會走上一條荒誕的道路。伊阿古說的話完全是有道理的,我們甚至還能從這裡看出他受過良好的教育,以及對希臘哲學的熟稔:情慾會將我們帶上荒謬危險的道路,但要避免這點,單靠理智或是意志是不夠的,必須兩者合力才行:理智給定目標,意志負責執行。
如果伊阿古所說的話是那麼的哲學,那又有什麼不對?但這裡的問題並不在於哲學的「理論」問題,而是哲學的「實踐」問題。伊阿古的哲學口才,巧妙地將羅德的心思做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羅德說自己要去跳河,當然不是真的想要自殺,而是要放下情慾的糾纏,重新回到以理性為主導的生活。而一旦情慾的火焰熄滅,羅德的錢包就不會再讓伊阿古享用,這樣的事情是絕不可以發生的。然而情慾的火焰並不會瞬時熄滅,而是漸漸如此。因此必須在這把火焰走向熄滅的第一秒,就重新點燃。伊阿古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抓住了羅德「告別情慾,回歸理性」的心理,但做了巧妙的改變。羅德所說的投河是要「淹沒情慾」,但伊阿古卻把這件事詮釋為「被情慾所淹沒」。伊阿古告訴他,絕對不能去投河(傻羅德就在這溺水之際,以為伊阿古是世界上唯一關心他的人,也是人生的唯一希望),不能讓情慾引導自己走上荒謬的道路。他告訴羅德要怎麼用理智去權衡未來的得失:奧泰羅是一個黑人,長得也不好看,年紀也有點大,苔絲之所以愛上他,不過是對他的身世、他的生活中的傳奇色彩給吸引。但這些是很快就會褪色的,過不了多久,她就會投向其他男人的懷抱。更何況奧泰羅接到了命令,要接任塞浦路斯的總督。羅德必須堅定自己的意志,跟隨他們遠赴塞浦路斯。因為當女人離開自己的家鄉,就會開始放縱自己的情慾,而如果羅德一直跟在身邊,又豈有不近水樓台之理?當然,伊阿古沒有忘記在他的規勸中,反覆提醒羅德一句最重要的話:準備好你的錢包。
伊阿古的這番論述當然是經不起推敲的,但羅德完全沒有辦法思索判斷。羅德並沒有失去自己的「理論理性」,伊阿古跟他說的那些「以理性與意志克服慾望」,正是他接受的教育所灌輸給他的,但他被情慾沖昏了頭,判斷力已經降到最低,因此在「實踐理性」的層面,他完全不知道怎麼思索推敲。正如世界上大多數的人一樣,在他的心裡並不是沒有「對錯」這樣的問題,但這僅僅是言語層面的東西,而不是實際生活中的各個面向,因此他們沒有能力進行「判斷」,只能選擇「聽話」。如果有人用誠懇的態度與堅定的語氣(例如電視廣告上吳念真的那種方式),告訴他們這就是愛、理性、民主、自由......他們就會深信不疑,當個勇往直前的傻瓜。
在伊阿古的計畫中,原本並沒有羅德的戲。因為他只是想要從他那而騙取金錢花用,而不是用來進行他的升官大計。而他一開始也只是想要陷害奧泰羅,讓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沒有想到如何將損人與利己結合在一起。現在新的機會來了,奧泰羅、苔絲、凱西奧全部都要遠赴塞浦路斯,而羅德這個兼具錢包與打手的人物如果也能一起去,就再好不過了。利用羅德、拉下凱西奧、陷害奧泰羅,這三件事可以用一根繩子完美地綁在一起。這根繩子不是別的,正是美麗無瑕的苔絲德摩娜。
2.
伊阿古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副將凱西奧拉下台。他知道凱西奧一旦喝了酒,就容易喪失理智,並且瘋狂發怒。對一個軍人來說,可能沒有比這更糟的了。伊阿古抓準了這個弱點,先在某個節慶場合慫恿凱西奧喝酒,隨後又在塞浦路斯的前任總督面前渲染誇大了這件事,至於最後的殺手鐧,則是讓羅德去挑釁凱西奧。羅德與凱西奧互不相識,這對執行計畫而言可是再好不過。凱西奧果然中了計,給羅德鬧了兩下,就大吼大叫,醉醺醺拔劍追趕羅德。前任總督想要攔住他,反而給他刺了一劍。這下子事情大了,奧泰羅,也就是新任總督,就算再怎麼喜愛凱西奧,礙於前任總督的面子也要拔去凱西奧的軍階。就此而言,伊阿古的計策可以說是完全成功的。
不過故事的重點並不在於伊阿古把凱西奧給害了,而在於他們兩人面對逆境時的反應。伊阿古知道自己沒有被提擢為副將時,固然生了一肚子氣,但自己的理性完全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是處境愈困難,就愈能構思出反擊的策略。但凱西奧就不同了,一旦知道自己給拔去了官階,就惶惶不知所措。原本的理性完全無法主宰自己的行動,只能放任自己為驚慌所擺布。不過這也難怪,因為正如伊阿古所說,凱西奧是個搞數學的(arithmatician),他的理性是數學層面的,談論起書本上的兵法固然頭頭是道,但由於沒有上過戰場,也不會知道如何在千變萬化的情境中脫困前進。重複一下剛才說過的,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有所不同,前者並不容易受到情緒影響,激動發怒、害怕失去,這些並不會影響凱西奧演算數學、談論兵法。但在生活中面臨情緒困擾時,要如何判斷現狀、應對進退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儘管凱西奧在平常可能比羅德聰明百倍,但一但遇到情緒波動,就只能和羅德一樣,變成個乖乖聽話的傻子。
伊阿古給凱西奧出的主意是,不要直接去向奧泰羅求情,而是要向奧泰羅的妻子,也就是苔絲求情,再讓苔絲去向奧泰羅說情。當他這樣說的時候(先前與羅德說話的時候也是如此),不但沒有說謊,反而可能比任何時候都誠懇而堅定。因為他說的都是道理,而沒有涉及實際情狀,而這道理與實際情狀之間的區別,羅德與凱西奧因為被情緒淹沒而無法注意,因此也不知道自己被伊阿古玩弄了。「以誠懇的態度進行愚弄」,是所有詐騙者的第一課,也是最後一課。而伊阿古也必須先相信自己的說詞,才能讓別人信任他。不過在對於這兩個人進行勸說的時候,他用的方法有一點不同。他對羅德所用的是方法是「對崇高語彙進行扭曲解釋」,對凱西奧用的方法則是「混淆演繹與歸納邏輯」。
凱西奧是搞數學的,數學中的演繹邏輯指的是,如果「若A則X」是對的,那麼「若A與B,則X」也會是對的:
(A→X)→(A&B→X)
在我們的故事中,A指的是凱西奧請苔絲幫忙,X指的是凱西奧回復原職。(A→X)這個想法並沒有不對,因為當初奧泰羅在和苔絲德摩娜談戀愛的時候,為他們傳遞消息的正是凱西奧。而當苔絲在猶豫要不要嫁給奧泰羅的時候,也是凱西奧不斷地為後者說話。對苔絲而言,幫凱西奧向奧泰羅說幾句話,並不是要干涉奧泰羅的政治工作,而是一種知恩圖報的表現。因為凱西奧不僅是奧泰羅的恩人,現在也成了她的恩人。而在報恩背後的,則是一種對於愛情的最高重視。在這樣的脈絡中,(A→X)不但並沒有錯,甚至還是最好的方法。
但如果現在的前提並不是A,而是A與B,還能不能得到X這個結果就很難說了。而這裡的B,就是苔絲與凱西奧之間的關係。當然,他們兩人之間沒有任何不正常的關係,但問題的重點往往不是「真正的他們」,而是「別人眼中的他們」。這裡所謂的別人,就是奧泰羅。凱西奧與苔絲永遠也不會想到,奧泰羅竟然會認為他們之間有所姦情。因此凱西奧愈是想要迴避奧泰羅的怒氣,苔絲愈是要奧泰羅記得凱西奧對他們的恩惠,奧泰羅就愈是懷疑他們。當然,奧泰羅的懷疑,跟伊阿古還是脫離不了關係,這是我們之後所要談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