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莎士比亞,《凱撒》,之二,凱撒死後


莎士比亞的《凱撒》共有五幕,第三幕位於全劇中心,在敘事上對前兩幕做了總結,並且為後兩幕展開前導。這一幕可以說是全劇的縮寫,甚至也能抽離出來成為一部獨立的短篇作品。在內容上,則是以戲劇手法演繹政治的哲學與歷史意含:在凱撒倒下之後,謀刺黨的凱西阿斯與布魯特斯,以及凱撒黨的安東尼各自對大眾做了演講,結果是安東尼獲得群眾的擁戴,謀刺黨人被趕了羅馬。從前兩幕的鋪陳看來,這樣的結局似乎有點出人意外。凱撒的死亡看起來有絕對的正當性與必要性,為什麼會被安東尼翻盤?當然莎士比亞的劇作與歷史事實不盡相符,而我們在這裡要談的並不是歷史,而是莎士比亞所給的解釋。

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伍迪艾倫,《愛情摩天輪》/ Wonder Wheel

如果要在台灣票選「愛情電影之王」,伍迪艾倫可能會是個熱門候選人。但這不是因為他的電影,而是他的片名,更精確說,是他的電影片名在台灣的中文譯名(在大陸或香港可能有其他的譯名)。隨便google一下就可以發現:《愛情魔咒》(The Curse of the Jade Scorpion, 2001)、《說愛情,太甜美》(Anything Else, 2003)、《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 2005),最近三年的片子更是一部接著一部:《愛情失控點》(Irrational Man, 2015)、《咖啡·愛情》(Café Society, 2016)、《愛情摩天輪》(Wonder Wheel, 2017)。這些片子的原始片名都跟愛情沾不上邊,一到台灣就紛紛搭上愛情列車,只能說「我也是愛了」。